米乐m6体育app:
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街头,走在繁忙的市区,你会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景象:许多当地居民手中拎的并非传统的草编包或是布袋,而是印有各种中文字体的外卖袋。这些袋子并非在国内随手丢弃的垃圾,而在非洲却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商品。甚至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市集,卖蔬菜的摊贩也在使用着写有“曼玲粥铺”字样的袋子来装零钱。在肯尼亚内罗毕的上班族中,有人甚至背着印有“脑白金”字样的外卖袋,挤在拥挤的小巴车上。在坦桑尼亚的乡村,孩子们拿着中国奶茶店的外卖袋去河边打水,呈现出一幅别样的生活画面。
这些曾经在国内被到处乱丢的外卖包装袋,到了非洲却因为其独特的外观和实用性而变得珍贵无比。许多小商贩甚至专门收购这些袋子,用它们来包装自己的商品。不可思议的是,这些袋子在非洲市场上竟然成了“高端商品”,成为许多人争相购买的抢手货。
在非洲市场,中国的外卖袋慢慢的变成了了街头巷尾的常见物品,几乎每个居民都会贴身携带。一些人甚至左右手各拎着一个,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。更有趣的是,这些袋子还存在着明显的等级规划区分。鲜艳的颜色、喜庆的图案越是受欢迎,这些大红大黄的袋子不仅卖得好,价格也相比来说较高,约为1块钱左右。而普通款式的袋子价格则更为亲民,通常在0.5元到0.8元之间,是当地居民能轻松承受的“平价好物”。
中国的电商商家通过平台的国际站服务,将这些外卖袋以每斤0.1元至0.3元的低价批量外销到非洲。货物一到,便有当地的批发商接手,再将这些袋子分销到市场上的摊贩手中。甚至有专门从事国际运输的公司,将这些袋子运送到非洲,一个袋子就能带来1元左右的利润。虽然这个利润看起来并不显眼,但考虑到市场的庞大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。
事实上,全球包装袋市场的规模已经接近1900亿美元,而非洲市场的占比尽管尚未超过全球的1/20,但其增速却远超于全球中等水准。这也是中国外卖袋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。非洲本土的塑料加工业相对不成熟,产出的塑料袋质量较差,承重能力也有限。因此,像草编包、花布袋这类替代品对普通民众来说价格较高,甚至是奢侈品。相比之下,中国外卖袋的价格低且质量好,填补了非洲市场的空白。
这些外卖袋通过广州、义乌等地的外贸商,以每斤8至12元的批发价出口到非洲。在尼日利亚做外贸的商家说:“最火的时候,一个集装箱大约50万个外卖袋从广州发往非洲,扣除运输费和关税后,净利润可达到20万元。”正是因为价格与质量的优势,使得中国外卖袋在非洲市场上站稳了脚跟。
中国外卖袋的受欢迎,背后有着一项重要政策的推动——非洲多个国家实施了禁塑令。2017年,肯尼亚突然宣布禁止使用厚度不足30微米的塑料袋,违规者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监禁。这一禁令堪称全球最严,并且引发了非洲其他几个国家的效仿。卢旺达在2008年就成为非洲第一个“无塑国”,坦桑尼亚和南非也相继出台了类似的禁塑措施。禁塑令的出台,源于塑料袋给非洲环境带来的严重问题——塑料垃圾不仅堵塞了下水道,造成了洪灾,还对野生动植物构成了威胁。
然而,禁塑的措施也带来了新问题,替代品的缺乏成为了困扰非洲各国的难题。由于非洲本土的塑料袋制造技术滞后,国际公司对这一个市场的兴趣不高,而中国外卖袋则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“及时雨”。这些袋子的原料是无纺布,成本低廉,强度高,而且比传统塑料袋更环保,通常只需3到6个月即可自然降解。
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也在这里得到了体现。中国无纺布袋的生产商通过优化产品功能,增加了防漏、隔热、防水等功能,这些“高科技”设计在非洲市场成了非常受欢迎的卖点。湖北仙桃的生产商透露,在禁塑令实施后,非洲市场的需求量激增,订单翻了三倍。仙桃市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,却是中国无纺布产业的重镇,产量占据全国总量的12%。
不仅仅是外卖袋,中国的其他商品也在非洲市场大放异彩。例如,中国的清凉油、传音手机、摩托车等都在非洲市场中占据了主体地位。中国企业凭借其深刻了解非洲市场需求的优势,精准定位了当地消费者的痛点,从而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。
总结来说,中国制造业的产品之所以能在非洲市场取得成功,正是因为它们符合了当地花了钱的人低价、高实用性的需求,充分的发挥了中国产业链的优势。这种供需对接的成功,不仅促进了中国与非洲的商业合作,也为非洲带来了更丰富的消费选择。